今天隔离最后一天了,回家可能就没有时间写了,就是居家隔离也要整理一下一年多没整理过的花花草草了。
言归正传,高血压是西医的一个病名,现在很多医生一看见高血压就“平肝潜阳”,其实哪有那么多“肝阳上亢”呀?不是血压一高就是“阳亢”了,而且都认为*芪、麻*会增高血压,连很多患者都知道,一看方里有*芪或者是麻*就问:“我这血压高能用吗?不是说这个会升压吗?下面就上一例有*芪和一例有麻*的。
案例一:血痹
.05.:29
男,37岁,双手麻木无力,心慌,心悸半天。
今天起床后双手就感觉麻木无力,抓握不灵敏,右手重;头重太阳穴微痛;记忆力减退;左嘴嘴角麻木下垂;双脚也有点麻木无力;测血压收缩多;心情暴躁;有点怕冷,无汗;口干微点苦;睡眠差;胃纳可,小便微*;大便微烂。淡红舌薄白苔。昨晚喝白酒,以前也有高血压史。
即拟*芪桂枝五物汤合小柴胡汤
生北芪(40g)
白芍(15g)
桂枝(15g)
生姜(30g,切)
红枣(6枚,掰开)
柴胡(20g)
*芩(15g)
纹*参(20g)
炙甘草(15g)
姜半夏(15g)
九碗水煮取六碗,去渣,煮浓缩回三碗,分三次服,分三次温服,一天三次
一剂(现在就赶紧抓药服,煮好一餐,晚上一餐!)
21:10
来短信:“我下午喝了一大碗药,手就没有那么麻了,剩下今晚喝完,下午喝了药睡了一个下午感觉药全身走通,没有喝药之前身体怕冷,喝完一个小时后有点发热的感觉。”
嘱:明天就再抓两剂接上。
.05.:13
今天来短信诉以上症状都已消失,血压也已经恢复正常。
按:《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2条:“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此案例很明显的“身体不仁,如风痹状”,就是方证对应。要其他解释的话就是:气血不足不能供养肢体;还有一点口干口苦,眠差,我加了少阳的小柴胡,可能不加也行,这口干口苦,眠差,可能也是气血不足不能上供所引起。按我的理解高血压也是气血不能上供,机体本能地加高血压以弥补不足。所以,*芪并不是一般人所认为它补中益气就会升高血压,不能用西医的一些东西去硬套中医的理论,无论是高血压还是低血压,只要有*芪的证就可以用,对证了高血压能降,低血压能升!
案例二:高血压
.05.:03
女,52岁,斤
主诉:眼肿,脚肿半年,头晕,颈背强紧,手麻,半天。
现病史:一年前体检发现血压高,但无症状,高时/90左右,间断地服用“牛*降压片”,服后能降到/80左右,也不是很在意,半年前开始一头晕就高,并开始眼、脚有点肿,昨晚感觉有点累,今早起床就头晕,颈背强紧,手麻,一测血压/90左右,就急忙找我。
病史:早博史2年,心动过缓,脉搏30多到50,因脚肿去检查发现。高血糖史2年。
月经史:不规律一年,停经一年。
刻下症状:头晕,颈背强紧,手麻,眼肿,脚肿,口渴多饮不苦,怕冷无汗,无发热,无咳嗽,无腹痛,无腰痛,睡眠可,胃口好易饿,小便正常,大便一天一次,烂便;舌淡苔微厚水滑;脉沉迟。
葛根汤合五苓散
葛根(40g,先煮)
麻*(10g)
桂枝(15g)
白芍(15g)
生姜(15g,切)
炙甘草(6g)
红枣(3枚,掰开)
猪苓(15g)
泽泻(25g)
茯苓(15g)
白术(15g)
七碗水先煮葛根去两碗水,再下其他药,煮剩两碗水,去药渣,分两次早晚服。服药十分钟后多喝热开水,避风,忌冷饮寒食。
一剂
.05.:26
昨晚服一餐,今晨感觉良好,头晕、手麻无,项背强紧减轻,脉也比前快了,口微渴,胃口不变,大便依然稀。血压~/60。
嘱:守方一剂。
.05.:00
头晕、手麻无,项背强紧已无,眼肿,脚肿减,口微渴,小便吃药后一两个小时多,大便稍比前好。血压正常。
嘱:守方一剂。
按:上证就是大阳合并水饮,颈背强紧、怕冷是葛根汤,眼肿、脚肿、口渴多饮、脉沉是五苓散,所以,我就两方合用,有可能直接用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也可以,但我看有颈背强紧,还是上葛根汤。这患者后面还用了好几个方水肿才消,我摘写到这就停了,是想说明麻*并不是西医说的“有麻*素,会收缩血管,增高血压”。患者看见我上方有麻*就很害怕,给她解释了才放心吃了。都是要对证,“有是证,用是方”,要方证相应才能药到病除,而不是去研究这药有什么成份,那就成西药了。还有要遵仲景的话,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