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参考]*芪桂枝五物汤主治“血痹”,其证为“身体不仁,如风痹状”。所谓“身体不仁”,即肢体酸麻,关节活动不灵活,受风遇冷症状加重.“如风痹状”故可有疼痛,但较轻微,主要以酸麻为主。本方证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末梢神经疾病和末梢循环障碍,但后世医家对本方的使用已经突破厂这些范畴。如对治疗不宁腿综合征有比较好的疗效。此症表现为双侧小腿和足部深处绞痛、困胀、沉紧、瘙痒、虫爬和烧灼等难以形容的不适感,每以*昏或睡前加重,活动和揉搓后症状缓解,体格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周世杰等用*芪、赤白芍、木瓜、牛膝各30g,桂枝12g,当归15g,生姜6g,甘草10g,大枣6枚,为基本方。灼热加柴胡、栀子、忍冬藤,瘙痒加苍术、蝉蜕、苦参,疼痛加桃仁、红花、川芎。每日一剂,日服三次,十剂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4天。治疗31例,观察3个疗程,痊愈21例,显效?例,好转3例,治愈率67.7%,总有效率%(周世杰等,河南中医,;4:)。*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长期发热也有效果。如刘殿青治一35岁女性,低热两年余,体温常在37.5℃左右,偶尔达38°C。伴有恶风怕冷,白汗津津,声低气短,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周身乏力等。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而胖,脉细缓无力。给予*芪30g、桂枝10g、白芍10g、焦白术1/)g、炙甘草3g、生姜3片、大枣5枚。服12剂后,症状基本消失(江苏中医杂志,;l:27)/)。赵克安治疗一名4岁迁延性肺炎患儿,中医治疗—个月之久,仍低热不退,体温在37.5~38°C之间,肺部中、小湿哕音不消,面色苍白,气短神疲,虚烦不宁,动则气喘,时自汗。予*芪9g、白芍6g、桂枝3g、大枣3枚、干姜3g、附片4g。服一剂,次日烦减神安。再予3剂,体温降至37°C以下,左肺湿哕音已消失,右肺明显减少,但仍自汗,原方去姜、附加煅龙牡、五味子,3剂后痊愈(山西中医,;6;29)。这电可以看作“甘温除热”之法的灵活运用吧。另外。妇女在妊娠期及产后期间,常因长时间缺少运动、过多进补以及不正确的保养观念等原因,导致体形肥胖,肌肉松软,动作不灵活,易出现“尊荣人”的特殊体质,此时,本方的运用机会也相当大。本方证除了有身体不仁外,还可见有汗出一证,既可以是自汗,也可以是盗汗,且汗出常见色*粘衣。本方中*芪用量宜大,当用至50~g,尤其是治疗雷诺氏病等末梢循环障碍时。生姜的作用也同样不可忽视,原方用六两,为*芪、芍药、桂枝的二倍。生姜可以促进周围血液循环,服后全身温暖,引起发汗、能够祛风散寒,通血痹。临床应用本方时,可以加桃仁、红花、川芎、当归、丹参等活血化瘀的药物,以增强疗效。治疗面神经麻痹多与牵正散合用;治疗汗出或无汗合玉屏风散;无汗者生姜用量要加大;病在上肢者加葛根、桑枝、片姜*,病在下肢加牛膝等不一而论。当归四逆汤所主也是末梢的循环障碍,但其证侧重于“经”,而本方证则侧重于“络”,且寒象要比本方严重。桂枝汤中桂枝、生姜为外药,芍药、甘草、大枣为内药。本方可看作桂枝汤去甘草、重用生姜再加*芪。去甘草则方剂的作用走里减弱,重用生姜则方剂趋向偏于走表;*芪也走表,吉益东洞谓之主“肌表之水”。一减二加使整个方子所主趋于肌肤之间,其所主比桂枝汤更为表浅。或问何不去芍药?《农本草经》谓芍药“除血痹”,故不可去之。总之,本方证的病理状态为轻度体力降低(气血不足)或末梢循环不良、末梢神经营养不良伴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皮肤感觉障碍、肌肉挛缩、汗腺分泌异常,有时出现腹部挛急疼痛(张丰强主编《中医名方应用大全一一现代方证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85)。本方的治疗机理也是通过增加末梢血液循环为局部组织提供充足的营养,并能促进末梢神经的代谢和修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