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医药对ldquo尿蛋白rdquo
TUhjnbcbe - 2021/2/27 0:49: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比较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中医药对“尿蛋白”的认识

尿蛋白,是现代医学实验检验的指标,是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中医典籍无此概念,但古籍有此类似病症的记载,如《诸病源候论》讲:“劳伤肾虚,不能藏于精,故小便而精微出也。”尿蛋白属于中医学“精”、“精微”的概念。《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故,尿蛋白是指尿中流失的“精”或“精微。”尿蛋白是肾病患者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能准确的反应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都有较好的预示效果,临床上将尿蛋白作为肾病进展的一项危险因素。临床尿蛋白的发生常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病、红斑狼疮等慢性疾病。

传统医学认为,尿蛋白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肺通过其宣发肃降作用对体内的水液精微输布起着重要调配作用,肺宣降失司,精微下注,则可出现尿蛋白。脾主运化主升清,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的有着重要作用,运化失司,升清失常,则水液代谢障碍,精微下注,亦可出现蛋白尿。肾主水,主开阖,主要表现在肾对水液代谢的升清降浊作用,开阖失度,则精微流失,也可见尿蛋白。肺、脾、肾皆能司水液代谢,又,三焦为“水道”,主管体内水液的流通与排泄,亦为水液输布与排泄之道。脾肺肾对水液输布、排泄的作用,必须经由三焦“水道”,方能得以实现。临床常见尿蛋白,多以虚证为主,与脾、肾二脏关系至要密切,从病机来看,多以气虚、阳虚为主,又常与湿热、水湿、血瘀夹杂并见。

控制尿蛋白是临床上延缓慢性肾病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现代医学目前常采用ACEI、ARB类、免疫抑制剂、激素类药物对症治疗,虽然可短时间内有效控制,但因其副作用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疗效不甚满意。中医药在尿蛋白的治疗上则突显优势,为现代中西医医生所青睐。尿蛋白患者常伴随水肿、易疲惫、甚至尿潜血的表现,中医古籍多归属“虚劳”、“腰痛”、“淋证”、“水肿”等范畴,因个人体质差异、病情表现不同,临证用药亦灵活多变。如赵绍琴先生善用升降散治慢性肾炎合并扁桃体炎,反复感染,肾炎蛋白尿加重者,服之效佳。叶传蕙教授提出“湿热不除,蛋白难消”的观点,喜用三仁汤为主加减。吕仁和教授治疗此类疾病,常用基本方为:*芪、当归、金樱子、芡实、丹参、猪苓。赵玉庸教授自拟肾络通方:*芪、蝉蜕、地龙、僵蚕、乌梢蛇、龟甲、丹参、川芎、当归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时振声教授在辨证同时也注重筛选一些对蛋白尿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药物例如*芪、石韦、黑大豆、白果、地龙、乌梅、山楂等随证施用。

中医药治疗尿蛋白临床疗效确切,治疗举措成熟。现代研究已经证实诸如祛风药具有抗病*及细菌感染、调节免疫紊乱、抑制变态反应、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减少尿蛋白等作用;虫类药可以明显减少尿蛋白的排泄,起到延缓或改善肾小球硬化和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对单味药的研究层出不穷,如*芪主要是通过增强和调整免疫反应的效应防止或逆转蛋白尿的发生,从而起到降低尿蛋白的作用。银杏叶等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抗凝,调节体液细胞因子,改善血液流变学,减少尿蛋白排泄。蝉蜕通过降低血液内皮素,减少自由基释放,减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降低蛋白尿。大*制剂现代研究表明,其能延缓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对降低蛋白尿有效,特别是早期应用、长期维持效果更加明显,不论虚证、实证皆可应用。诸如此类,现代研究的结果大大辅助了中医的临床实践活动。

传统中医

神农世家

本草传奇

造福健康

半夏秋时

谢谢鼓励,再接再历!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药对ldquo尿蛋白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