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一年时间很短,但阿里巴巴的这一年太关键
过去一年,也许会成为阿里巴巴公司史上的关键一年:这一年,阿里确立了“能力建设+价值创造”的企业经营思想;明确提出要“创造商业之上的价值”,并将“始终扎根实体经济”作为价值落点。
面对外部环境的种种不确定性,锚定“坚定信心,积极应变,做好自己”,岁末年初又应势而动,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并以新的关键字“进”为新的一年举旗定向。
随着平台经济迎来冬去春来,一批企业的价值正被行业内外重新打量,这其中,阿里巴巴的股价也从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88美元,连蹦带跳地涨到了美元。
然而,抛却政策和市场情绪,企业发展才是硬道理,是一切价值创造的本源。正如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所说,“阿里更加确信,唯有发展才是硬道理,才能解决今天碰到的很多问题。”他强调,年是由战略定力转向抓住发展时机的关键年份,所有阿里人要用进取之心,集奋进之力。
才刚刚开始。从长视野来看,理解阿里过去一年的一系列关键选择,更有助于把握阿里的未来。
01
夯实“内功”
阿里巴巴有三个业务战略加一个ESG社会责任战略。其中云计算、消费和全球化是“两纵一横”,两纵是消费和云计算,一横是全球化。过去一年,在三大业务战略的牵引下,阿里巴巴不断进行自我升级和组织调整,造就出了很多关键创新。
年1月,阿里巴巴中国数字商业板块宣布新组织架构。在淘宝、天猫双品牌运营的基础上,新设立产业运营及发展中心、平台策略及运营中心、用户运营及发展中心。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这不只是淘宝和天猫的行业运营能力的简单合并,而是消费者和商家服务能力的一次升级。此次调整后,大淘宝形成统一的平台机制,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更简单顺畅,中小商家的发展和成长也更具确定性。
一年来,围绕“消费者体验提升”,淘宝天猫动作不断。年12月的最后一周,合并一年的服饰行业重新分拆,淘宝服饰与潮玩、灯具等非标准品类纳入新设立的“特色成长中心”;食品、生鲜行业被合并到B2C事业群。
这些变化服务于消费者体验的改善,也服务于商家增长效率的提升。在锚定“消费者心智”这个最大优势的基础上,如何满足和创造新的用户需求与价值,成为新一年淘宝天猫需要继续进行的探索。
海外市场围绕用户体验和优质供给同样动作频频。蒋凡接手海外数字商业板块后,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梳理和重新布局,多个海外业务完成整合,并在多个国家开拓新的业务形态。
在新战略下,阿里巴巴的海外业务稳步向前。在组织上,蒋凡将淘宝天猫海外、Lazada的跨境业务以及速卖通跨境业务的所有团队统一到速卖通;战略上,速卖通针对卖家端推出调整方案,推出全新的AEmall赛道,扶持优质卖家。速卖通推出类自营模式的“全托管”新业务,12月已开启招商;Lazada调整管理团队;欧洲本地化电商平台Miravia正式上线,将从西班牙开始,在欧洲市场逐个拓展国家站点。1月17日,速卖通在海外推出“先买后付”服务,在欧洲市场先试点。
“第二增长曲线”阿里云也在变中求进。作为国内最早进入云计算领域的云服务商,阿里云早已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随着“东数西算”以及多层次数据中心布局的逐步推进,阿里云也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
与此同时,阿里云也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