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许燕疫情防控科学化的心理疏导与干预方式至
TUhjnbcbe - 2025/7/25 18:04:00

新华网北京3月31日电(记者杨昱)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疫情不仅是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挑战,也是对民众心理的挑战。疫情发生后,应该怎样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在疫情和后疫情时期,人们如何提高心理免疫力,保持心理健康?近日,新华网《“疫”线观察》栏目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许燕。许燕建议,疫情会引发民众生理性和社会性应激反应,要加强民众情感管理与人文关怀;民众要建立积极的心理体验和科学的生活方式,正确应对疫情。

专家简介:

许燕,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导,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原会长,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心理健康管理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社会心理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疫情引发民众生理性和社会性应激反应

新华网: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作为一种灾难,它表现出了什么特征?

许燕:新冠肺炎疫情的广泛流行让全球经历了一次重大灾难事件。重大灾难事件是指前兆不充分、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特征和潜在次生或衍生危害,破坏性严重,采用常规方式难以应对处置的突发事件。这次新冠疫情就显现出反常规性、群体性、复杂性等特点。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多个灾难的集群特征,使灾难事件出现涟漪效应,就是人们常说的“雪上加霜”。鉴于灾难的这一特征,作为原生灾难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不仅单单是公共卫生事件,它会引出后续环境污染等次生灾害的出现,也会诱发经济下滑、社会不稳定等社会衍生灾难的产生,这种复合性灾难给民众心理带来不同方位的持续冲击力。

新华网:疫情对个体心理和群体的社会心理及行为会产生哪些影响?

许燕:灾难会引发民众两类应激反应:

一类是生理性应激反应,是指灾难所引发的个体生理与心理的不适反应,身体、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失调。

另一类是社会性应激反应,灾难引发群体的消极社会情绪,导致从众、攻击等失控性言行,出现轻信谣言、群体歧视等认知态度偏差等。

由于生理性应激为大众所熟知,也因其突显性及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而受到广泛

1
查看完整版本: 许燕疫情防控科学化的心理疏导与干预方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