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零点有数袁岳抗疫答问打好疫情动态清零
TUhjnbcbe - 2025/6/24 0:58:00

因为我们在多地的疫情防控中参与做一些对策研究、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工作的缘故,这几天经常被一些朋友问到一些抗疫相关的问题。在这里,就一些大家关心的共性问题,分享一些我的认识。

1、疫情“动态清零”真有必要性么?

现在的清零做法在于以集中检测的方式弄清楚已发病例在哪里,怎么来的,可能的传播范围有多大,对病例及时治疗,对无症状感染者实施必要的隔离措施。考虑到如果毒株感染发生在自己家人身上,尤其是老人小孩身上,考虑到可能的包括死亡在内的感染后果、后遗症和病毒扩散后果,较多居民都支持采取积极的控制措施。有人提到“与病毒共存”的考虑并非全无道理,但考虑到我们的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在高层楼房和公寓里(这与欧美较为普遍的独立住房有很大差异),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居住区的垃圾放置、粪道通连、中央空调模式都存在广泛的传播隐患,因此非集中隔离模式的分布式管理成本过高,除了部分有独立居住空间、公用设施可实施非共享式联通式安排、便于实施专门的垃圾清理的住户群体可考虑实验在定点管理下的居家隔离,在大面上可能还是适合进行集中隔离。

“动态清零”实施行为往往具有相当的强制性和一律性,往往体现了公权力刚硬的一面,而因为清零面比较广,平时的公务人员不敷全面管控之需因此要用大量临时人员和志愿者,也因为就算很多全职公务人员,过去坐办公室的多而做一线街面社区工作少,这些都决定了实施过程中执行人员行动模式、沟通风格、冲突处理能力都可能差强人意。事前规划、指引设计、反复演练、实施督导、事后复盘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变得很重要,否则处于良好动机所实施的清零工作也同样可能得不到群众支持,甚至累积相当部分的抵触能量。

“动态清零”并非全隔离,全域静态管理也是一个区域的有限地区在特殊情况下实施。在大部分城市里面,即使对于中高风险区采取封控管控措施,城市的其他部分的生产生活并不受到太大的影响。未来随着对疫情所在地点的管控更加精准化,城市运行中的疫情场景算法更加发育到位,实施“动态清零”与城市常规运行的并行不悖是完全可能做得更好的。

2、我们要的是怎么样的“动态清零”?

“动态清零”的防疫对策要得到居民支持的前提,是做得到关键的“六线管理”,换句话说本来大家是支持“动态清零”方针的,某条线的管理低品质和崩溃就可能动摇大家的支持基础——其一是生活保供的物流供应线畅通,吃不上饭菜,尤其饿到老人孩子大家就不干了;其二是医疗通道保障线畅通,防止非染疫次生死亡增加;其三是社区服务保障线畅通,确保资源分配、社区内服务、内外社会资源衔接、信息发布与传播、信令设计与传达、人员调配工作的高效准确到位;其四是集中隔离空间质量管理线,方舱质量直接涉及居民对集中隔离措施的接受度,空间管理要科学性和人性化结合,确保高效建设、合格维护、相对周全的服务配置和进出手续管理到位;其五是生产制造保障线畅通,政府需要出台简明到位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减少突然死亡,并对供应链关键环节的运转提供防疫安全保障、生产线人员轮班工作安排、复工复产支持措施、供应链消杀防护和生产工作场所的综合生活保供;其六是规范监督线畅通,对疫情防控相关环节涉及的违规违法乃至腐败问题要及时查处、及时公开。

也正因为涉及多线管理,所以这是一种总体战,也充分考验到特定城市的管控治理能力。你说你们城市的社会治理是典范,这个典范能经得住疫情的考验么?你说你已经做了城市大脑,那么大脑在抗疫中的作用在哪里?你说你热线管理做得好,在抗疫中热线的畅通度与派单到位度如何?你说你们城市的服务保障能力没问题,到了抗疫关头用谁用得好不好就要见真章。疫情无情,接战必慎!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多轮多地的抗疫斗争,不少地方积累了很好的多线管控经验教训,管治者一定要吸取,形成操作指引,不要在前人跌倒的地方再跌倒。

、生活保供为何一定要用好市场主力?

把生活必需品送到家家户户,这本来是我国网络平台和快递业高覆盖度发展带来的一种巨大的能力,在抗疫中已经发挥并应进一步发挥更大作用。疫情期间的居民生活保供首先涉及严格的专业性,包括生鲜冷链管理,物理媒介集中检测消杀和分类管理,时间管控和专业的递送转接载体管理;其次涉及严格的法律责任归属,无论是产品质量问题、物流载体病毒消杀问题、产品毁损责任问题、产品交付中的服务问题,都便于进行合理的追溯和确定责任归属。因此应将大范围、大规模、多来源、多品种的生活保供工作,交给体系完整、服务递送可实现终端到户、全流程冷链服务能力强、便于组织集中消杀和人员集中管理、物品与人员管理有专业标准与管控能力的市场化公司来进行。

把东西公平分配到每一户、在递送过程里面既要及时还要服务基本到位、资源能组织好还能防止中饱私囊,期待我们行政体系包揽好这些事已很难了。弄得不好,一身骚气!行政性保供体系应急而动,各环节之间多属临时衔接,大量使用志愿业余人员,很难严密覆盖服务全流程,也不容易达成专业管理成效,出问题后的法律责任归属也易扯皮。因此政府需要研判保供整体需求,明了问题关键节点问题,对市场资源和政府托底资源布局有所筹划,对可能产生状况的问题点做应急部署。行政托底服务链应仅限于特殊紧急时期和针对包括老人院、社区独居老人群体、在本地的国际居民群体、作为供应盲区的外地打工群体集中区的生活保供工作。应严格控制使用行政指令式的保供单位,少量保供名单应限于特殊产品、保供单位需有明确资质和信用依据、保供单位遴选过程应公开。鉴于行政保供体系和保供单位选择易遭滥用之议,应实施严格高效的核查监管。

4、分区管控都有规范,为何快解封的区域还会出问题?

防范区、管控区和封控区的三区设置模式,对疫情管控以及其后社区生活恢复、有序复工复产提供了较合理的分类管理空间。被封控社区的居民往往都希望较快回归正常生活,但我们从部分地方的数据可以看到,最接近解封的防范区却可能重归封控区。所以现有做法不仅要强调严格封控,还要强调有序解封,所谓“有序”包括标准有序、配套有序、物流有序、再封有序:1)解封前一日核酸复核不漏一人,并保证系统中即时可查;2)确保解封小区周边1公里范围内基础生活设施如菜场、超市、药店各类有一定数量全面消杀到位,营业人员核酸全阴,具备同步解封开业条件;)将相关配套设施开放信息、供应信息,在小区内予以公示,提示小区居民错时错峰消费采购,解封初期在相应门店设置志愿者,维护现场秩序、查验核酸阴性报告,控制采购现场人流,保持社交距离;4)人解封,小区、楼栋快递物流不解封,解封后至少1周继续实行管控区封控区管理模式,快递物流不分管控区、封控区、防范区,持续实行集中消杀处理模式,待全区域解封后择机再做调整;5)比照消防标准配置,制定预防性消杀、防护服、口罩等防疫物资的基础配置标准并在解封前配置到位,设置物业防疫专员,对于物业管理人员进行基本消杀、垃圾安全处理等培训到位;6)解封的小区、楼栋如果出现新的疫情,需有序再次封控,封控在抗原检测出现阳性第一时间立即启动,快速转运,并立即由物业对封控小区、楼栋电梯、楼道、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杀,杜绝出现因封控警示延缓导致无序聚集和惶恐采购。

5、“动态清零”中领导的位置和声音应该在哪里?

疫情关键处需要有更强的一线优先意识的领导。目前各地领导对于疫情重视度颇高,但是这种重视度如何更好地与居民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零点有数袁岳抗疫答问打好疫情动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