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各类学校竞相投入、积极建设。教育教学设备不断地更新换代,功能场所不断完善,花费了大量了人力财力,打造出了教育信息化的软硬件环境。数据显示,我国教育信息化财政投入逐年增长,预计年将达到亿元。
但是另一方面,信息化在教学、管理、学生学习,包括整个教育运行系统过程中,究竟有没有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呢?院校信息化建设应以何种思路进行?近日,在教育部举行的教育信息化首场辅导报告会上,怀进鹏部长给出了答案。他强调,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要秉持“方法重于技术、组织制度创新重于技术创新”的工作理念,把业务应用摆在优先突出位置,以应用需求驱动信息化建设,不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切实为师生提供能用好用的数字化资源。
换句话说,不惟技术,“应用为王。”
作为深耕高等继续教育二十年的弘成,对此体会更深。
在新技术如何更有效地与实际教育场景、教学行为结合、应用落地方面,绝对离不开来自院校的一线需求和经验。事实上,弘成很多产品、服务研发、迭代的初衷,都是源于一所所合作院校的真实“场景”,这也是在工作中“应用为王”的一种具体体现吧。
考试信息化建设如何高效稳定开展?
以如今被数百家院校、机构使用的弘成在线考试系统为例。
年,弘成在线考试系统在某所合作高校上线应用。结果在第一次大规模课程作业时,就发生了学生无法打开或提交试卷的情况。工程师彻夜讨论排查,最终发现系统本身并无问题,而是院校的部分原始试题出现了错误。
此问题虽然通过院校方面逐题排查试题质量的方式得以解决,但也让我们认识到,光注重自身的质量控制是不够的。看似与平台功能无关的一点,竟成为影响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
有鉴于此,研发团队后续针对试题质量问题,陆续开发了相似试题自动查重、试题模拟作答验证等工具,在加强试题管控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老师的工作量,院校考试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也步入高速发展的正轨。
截至年,该合作院校所建设的题库已有三百余门课,总题库量高达十几万。系统会根据每一道题的分值、难度进行标记,从而帮助教师和管理人员在组卷工作中,既可以根据某项具体的考试课程,按照实际需求方便、灵活地设置题库;又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和质量。
形成性考核工作信息化怎么做?
年,弘成为江南大学继续教育与网络教育学院重构网院平台,并在教学教务管理的智能化探索上,引入前沿教育技术,取得了创新性突破。
从学生报名刷身份证开始,直到最终毕业,整个教学服务和学习过程全部在平台上完成。平台完整留存了所有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数据,为学院开展学生的智能督导和成绩预测提供了数据基础。
实际应用的直观效果是,学生的统考通过率有了明显提高。
教师教学评价怎么应用新技术?
年,弘成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院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研发的智慧教评系统上线运行。它克服了传统教育评价在量化研究中数据搜集不全面、样本选择不具有代表性或真实性等缺陷,以全样本、全程的系统性记录、刻画和呈现教育系统的运行,涵盖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兴趣、爱好等多维度行为数据,构建了数字化、实证性的新型智能评价系统。目前,仍持续为该校余名教师提供教评服务。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助力高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弘成始终以院校一线需求为导向,坚持“应用为王”。未来也会保持初心,通过信息化手段,更好地服务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
追踪教育行业热点,播报智能科技应用,分享教育信息化实践案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