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千秋龙粮为什么北纬45才有中国最好的米
TUhjnbcbe - 2024/10/21 17:45:00

关于千秋龙粮五常大米,再多语言的形容都不及中国美食文化的诠释更有力量,也就是说,背后的历史、故事更生动……

民以食为天,我们坐落于中央之国,这里孕育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庇佑中华民族,打破“四大文明古国”破败的魔咒,熬过“五胡乱华”灭族危机,躲过“十字军东征”的强盗恶贼,扛过“百年屈辱”近代历史……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感恩祖先给我们选择一片广袤沃土。

我们的土地,以黄河流域的中原为起点,经历秦汉的开疆拓土,唐宋的漂洋过海,向江南、华南、西北、东北肥沃土地不断开荒,也带来食材的不断丰富,北纬45°世界黄金水稻产区黑龙江五常的大米就是之一,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每一种上乘食材的发现都离不开先人的辛苦开荒耕耘,“五常大米”可追溯到唐初渤海国时期,而正式得名源于清朝乾隆十年(年),清政府指派户亲族旗人到五常拉林地区屯垦戍边。清道光十五年(年),吉林将军富俊征集部分朝鲜人在五常一带引河水种稻,所收获稻子用石碾碾制成大米,封为贡米,专送京城,供皇室享用。

咸丰四年(年),清政府在当地设立了“举仁、由义、崇礼、尚智、诚信”五个甲社,以“三纲五常”中“仁、义、礼、智、信”五常为名,称此地为五常,后又派旗官协领五常,设衙建堡,年设五常府,故五常大米素有“千年水稻,百年贡米”之誉。

中国饮食生长于传统文化的沃土,在宽广的时空中,应当以感恩之心去领悟食物给予我们珍贵的滋养,而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最顶尖的饮食文化,孔子说过“不时不食”,顺应食材的生长季节才最美味;晏子说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顺应食材的生长环境才最优质,得益于“因时而食,因时而食”的养生传统文化,我们才能享用祖先为我们精挑细选的“上等食材”。

正是五常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赋予了五常大米“颗粒饱满、质地坚硬、饭粒油亮、香味浓郁”的特质,支链淀粉含量高,米饭油性大,将一碗米饭倒进另一碗里,空碗内挂满油珠,连一颗饭粒都挂不上,而且,水稻中干物质积累多,营养成分高,可速溶解的双链糖含量高,吃起来“清淡略甜、绵软略黏、芳香爽口”。

而千秋龙粮“五常大米”生于北纬45°的黑龙江五常市民乐乡,同塞外与中原分界线长城一个纬度,这里的生长季节光照时长充足,光合作用充足,昼夜温差大,极差达到65℃-85℃,呼吸作用少,水分少,有利于营养成分的积累,真正做到粒粒精华;这里地处赤道与北极的中点,向北的西伯利亚不毛之地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向南的干旱地区不适合水稻生长,多雨地区水分大、温差小,品质大受影响,有“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之妙,独领中国大米风骚。

这一地带的神奇,还有“黄金奶牛生长带”,著名的威斯康星州牧场、得克萨斯州牧场、阿尔伯达州牧场、阿尔卑斯雪山牧场、北海道牧场和潘帕斯草原、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乌拉特草原均位于这一纬度,更诞生了“成吉思汗”为代表的凶猛民族;高档药材出产带,包括中国“国老”药材的甘草,“补气之最”的黄芪,“中国地精”的肉苁蓉等名贵药材,大兴安岭的奇珍异兽更是数不胜数,一块地的肥沃程度,不用语言形容,万千生灵就是最佳注脚!

这就是千秋龙粮,用中国北纬45°肥沃的黑土地种植,历经天饱和的光照生长,只为一口五常上等大米的清香!

1
查看完整版本: 千秋龙粮为什么北纬45才有中国最好的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