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六盘山小蜜蜂酿制大产业人民资讯
TUhjnbcbe - 2024/10/9 16:29:00

盛夏时节,青青六盘山花烂漫。花丛间群蜂漫舞,花田里游客拍照,蜂箱旁蜂农摇蜜……一幅繁忙的夏日美景绽放在六盘山下,定格在手机镜头中,更淡化着山区蜂农对贫苦的记忆。

六盘山地区位于曾有“苦甲天下”之称的宁夏西海固地区,因植被覆盖率高,享有西北“小九寨”的美誉。这里野生蜜源植物种类丰富,生长着黄芪、党参等多种中药材,3月至9月百花相继盛开,是养殖中华蜜蜂的优质天然蜜场、酿制百花蜜的珍贵蜜园。

近年来,当地政府助推“小蜜蜂”酿制“大产业”,为蜂农“酿”甜蜜生活,为生态“酿”绿水青山,更为游客“酿”甜蜜之旅,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绿色生态的“孵化器”和农、旅、生态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百花蜜“甜”了农家

69岁的蜂农马江科家住宁夏固原市泾源县泾河源镇泾光村。他大半辈子以种地为生,而今他靠养蜂致富,和老伴守着蜂群已在六盘山脚下的蜂场住了4年。一片绿树花海中,他开箱查蜂,忙得脚不沾地。

“这两天忙着换蜂王,为秋育和来年春繁做准备。前两天产蜜期更忙,但感觉出的汗都是甜的。”老人兴冲冲地说,今年他养了多箱蜂,是历年之最。

蜜蜂养殖投资小、见效快、用工省、收益高、男女老少皆能从事,许多六盘山地区群众素有养殖中华蜜蜂的历史传统。马江科种地之余也养蜂,多年前一场车祸后,这个庄稼汉再也干不了重活,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养蜂从副业变为主业。

随着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站落户固原,活框饲养等现代化养蜂技术在宁夏推广开来,泾源县成为“蜂产业”孵化的重点县区之一。与“蜜取蜂死”的土法养蜂不同,活框饲养取蜜方便,蜂群几乎零损失,蜜源丰富时还可实现多次取蜜。

据泾源县中华蜜蜂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闫雪琴介绍,六盘山地区有多种野生蜜源植物,其中黄芪、党参等中药材占一半以上。“中华蜜蜂采蜜杂,真正酿的是百花蜜,花香浓郁、营养价值高,一斤能卖80元左右。”她说。

小蜜蜂,大产业。为让更多人过上“甜蜜”生活,近年来,政府通过“大手连骨干拉小手”等模式,鼓励农民买蜂、养蜂,以技术带动小户规模化养殖、大户科学化养殖,帮助更多农户从中受益。

家住泾源县泾河源镇北营村的冶连荣就是一名“大手”,他发起成立的泾源县泾六盘蜂业专业合作社,共吸纳36户农户养殖中华蜜蜂。这两年合作社年均养殖0多箱蜂,去年收入近多万元。而他的养蜂基地也成了全县蜂农的“田间学校”,自年至今已培训0多人次,从春繁、夏管,到秋收、冬暖,为蜂农提供养蜂技术支撑。

马江科几乎每次培训都去,他扩大了养殖规模,不仅顺利脱贫摘帽,还在邻村有了自己的蜂场。“养蜂是技术活,不是力气活,没有白学习的。我去年赚了7万元,今年又繁育了50箱蜂。规模大了,挣得更多,日子也会越来越甜。”他说。

如今,“蜂产业”逐渐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份“甜蜜事业”。以泾源县为例,截至目前,全县已扶持创建中蜂养殖示范场40个,培育稳固养蜂户户,蜂群养殖规模达到3.5万群,实现年产值万元以上,蜂农年均收入达2.3万元。

中华蜂“美”了生态

“蜜蜂能产蜜富农,更重要的是通过授粉修复和改善植被,对生态农业、旅游等产业也有促进作用。”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固原综合实验站站长李勇说,养蜂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是生态优先的“绿色产业”。

相关数据显示,全球近90%的野生开花植物物种完全或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动物授粉。六盘山地区的生态底色“黄”变“绿”也离不开蜜蜂传花授粉。如今,六盘山被誉为“避暑胜地”,青山绿水已转化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年,固原市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收入约26亿元。

闫雪琴说,中华蜜蜂飞行范围三到五公里,采蜜以天然蜜源为主,人工蜜源为辅,泾源县种了红豆草、苜蓿、草木犀等40多万亩蜜源植物作为补充。一到夏天,红的、紫的、黄的花田花海美不胜收,漫步其间的游客拍照打卡、流连忘返。

近年来,当地瞄准了“蜜蜂+”产业,探索蜂旅融合,为游客“酿”一场“甜蜜之旅”。在固原市泾源县黄花乡羊槽村的一片峭壁上,悬崖蜜景观已初步形成;在泾源县六盘山镇刘沟村,分布在百花深处的蜂巢民宿已开始试营业……而在相邻的东山坡村,集养蜂、烧烤、卡拉OK、喝茶等为一体的蜂场里,夏日里总是欢声笑语不断。

晚风习习,蜂场的空地上,69岁的夏宁成吹着萨克斯为烧烤嬉笑的同伴们助兴。看着蜜蜂飞舞、感受着晚风轻抚,他停下伴奏,轻嘬了一口蜂蜜茶。“听着鸟叫声很放松,第一次看到农家乐里养蜂也很新鲜。这里的百花蜜又香又甜,回去时必须给亲戚朋友带一点。”夏宁成说。

47岁的主人家王丁向养了箱蜂、多只土鸡,并以蜂箱为主角精心设计了这个农家院落,还在院里种上了观赏牡丹,因院子位于半山腰而取名“半山蜜园”。直播间里,他一年四季的养蜂日常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多名粉丝

1
查看完整版本: 六盘山小蜜蜂酿制大产业人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