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贵州商学院教授刘玲娅的学生们来说,最引以为豪的莫过于能享受到老师免费“授后服务”的教学福利。因为刘玲娅说过:“哪怕是毕业多年的学生只要有需求,我都会尽心尽力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
为了践行终生教育服务理念,刘玲娅承诺免费“授后服务”,并多次亲临学生工作单位答疑解惑,也为回复学生的疑难问题而忙碌到深夜。
今年5月,刘玲娅接到了毕业多年的学生王天科的求助,王天科是贵定县云雾镇摆城村村委会副主任,迫切地想把村里的茶叶产业做大做强。为此,刘玲娅邀请了贵州贵茶集团负责人等业界人士一同前往贵定县云雾镇,对当地的茶产业进行考察、建言献策。
“当我来到村里看到悬挂着的欢迎横幅时,深切感受到担任教师的幸福与自豪。”刘玲娅说。做一名深受学生爱戴、敬重并能够一直帮助学生的普通老师,是她的人生追求。
30多年从教生涯里,刘玲娅一直在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新路子,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德育工作方法:围绕就业目标,结合学生特点为每位学生制定不同阶段发展计划,通过与学生谈心、深入课堂、批阅学生月记、演讲训练、形象设计与展示、励志教育、学生来访日等方法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确保计划的实现。
德育工作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为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刘玲娅要求每位学生写月记并上交,在认真阅读并写出建议后返还学生。有的后进生看了批语后默默地改变了自己的不良言行。
固定每周二晚上为“学生来访日”,与学生推心置腹交流,解决各种思想及实际问题;组织开展人人参与的“大学生青春风采展示”活动、“模拟应聘”活动、专业知识竞赛活动;每天通过网络与实习的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从学生进校开始,刘玲娅就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培养。一位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家庭贫困的残疾学生在她的精心指导下,从不会讲普通话、不善于沟通交往的农村女孩迅速成长为自立自强的女大学生,其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事迹使她成为学校第一届感动校园人物候选人之一,在毕业时还获得了贵州省优秀大学毕业生的称号。
为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刘玲娅深入钻研国家的就业、创业政策,并付之于行动:对于一般的学生,她将每个学生获得的各种专业资格证书、学习材料、个性特点介绍整理成册寄到相关单位,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对于在就业上处于弱势的残疾学生,她则倾注了满腔热血,通过各种渠道推荐他们就业。
作为经济管理类教师,刘玲娅严谨治学,不仅严格要求学生,也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她经常参加国家级的专业知识培训,确保教学内容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教案课件及时更新。
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商科教育实践教学大赛一等奖、全国职业技术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公开发表论文近40篇,主编参编教材多部,主持多项省厅级科研项目……这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见证了刘玲娅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