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圣地,老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领路人,启蒙者。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事业要更快更好的发展,教师无疑是起关键作用的。教育本是公益性的事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慢慢的被人认为是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的行业。如果老师的言行稍微有一点让家长不满意了,他们便横挑鼻子竖挑眼,指责老师的种种不是,甚至还要去找老师,找学校闹一番,这就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个新名词“校闹”。有理没理闹一闹,闹了就变成有理了,就能让老师道歉,让学校赔偿了,所以“校闹”之风有愈演愈烈之势。
校闹的理由有很多,可谓五花八门。小编所在的学校也能隔三差五的有家长进来找老师,找校长“讨说法”。比如,对小孩的座位不满意,小孩在学校丢东西了,小孩在学校受伤了,小孩在学校和同学闹矛盾了,认为老师处理不公平的,小孩扫地的次数过多的等等。当然,这个不能算作是真正的“校闹”,但是能起到“震慑”学校和老师的效果,让老师按照他们的意愿来处理相关问题,老师处理不好,就找校长。
在我读书的那个时候,老师有着“绝对的权利”,家长们也很尊敬老师,小孩不听话,家长总是会说:告诉你老师去。家长也很尊重老师的意见,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是“高高在上”的。如今的情况可以说是今非昔比,家长开始对老师提要求,不切实际的要求老师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有的家长甚至站在了老师的对立面,不但不支持老师的工作,还动不动就要把老师告到教育局,迫于压力,好多老师无奈之下选择了妥协,有时为了息事宁人,很多老师不再坚持自己的原则,在意的不是学生的成绩和将来,而是家长的感受,选择了为家长“服务”。
比如,我看见过一个家长因为小孩座位没有达到让他满意的要求,到学校找老师吵架。还有小孩不听话,老师用书本拍了他一下,家长就医院做CT,而且扬言要打老师,告老师,最后还要老师道歉。有个学生的雨伞经常丢了,主要是他自己忘记带回家后来丢了的,家长在叫学生带话过来,说:如果老师不帮她找到伞的话,她爸爸就要去校长那要求换班……等等。而学校为了不让事态扩大,往往会选择息事宁人的做法。这使得一些家长越发得寸进尺了,有时候明明不是老师的责任,他们也要往老师身上扯。就拿某地的一件学生溺水事件来说,平时学校和老师都是进行了防溺水的教育的,小孩在假期因为去玩水溺水了,结果他们纠集了一些亲友到学校闹,说学校老师教育不到位。所以现在有些地方出现了炎热天气的双休日或者是暑假,派老师去河堤“巡堤”的怪事。
我认为老师要关爱学生,但老师决不能成为“服务员”。教育也不能成为服务行业。如果把老师当作服务员,那么学生和家长就是“上帝”了,他们的一些要求,老师就要无条件地服从了。学生需要什么,家长希望怎么样,老师就得给予和满足。这样势必给教育的发展造成危害。
首先,不能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老师都成服务员了,那在学生和家长眼里,老师还有尊严吗?当然没有。
其次,会助长学生的歪风邪气,老师没有尊严了,他们就可以挑战老师人格的底线,现在就有小学生敢在课后,在街上叫老师的名字。
最后,还会让教育偏离轨道,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老师没有了尊严和原则,只是一味地当和事佬,教学当然也是敷衍了,反正学生高兴,家长满意都行,其他的不重要。
如果将教育作为服务行业看待的话,教育就会没有希望,国民的未来将会走向迷茫。如果,有人认为教师教导学生,培养学生就应该是服务行业那就大错特错了,教师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工作者,他们在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建设等行业培养人才,输送人才。他们的工作性质属于公务人员性质,和让人呼来喝去的服务员有着本质的区别,当然,“服务员”式的老师也教不出来好学生,把老师当“服务员”的家长,最后吃亏的终将是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