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警察书记带着全
TUhjnbcbe - 2024/4/5 8:44:00
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https://m.sohu.com/n/461055589/

王鹏在葵花地里查看滴灌试水情况。王永强摄

笑脸形状的向日葵,灿然绽放的油菜花,穗头饱满的麦子……远远望去,浓绿、淡绿、砂金、浅黄、一块块一条条交织在一起,绘就一幅即将收获的田园美景。站在田垄旁,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银号镇党委副书记、银号村第一书记王鹏和河楞村村组长刘全军一起估算着村里今年的各项收益,丰收的喜悦在两人的眼角眉梢中慢慢绽放。

“跨界”扶贫

他成了村民心中的“自己人”

年4月,包头市公安局乌素图治安分局刑警大队大队长王鹏,被派到固阳县银号镇银号村当驻村干部。4年过去了,从侦查破案的先锋到助力扶贫的精兵,王鹏是怎样实现的“跨界转型”?

村里来了一个“警察书记”,他是什么样的人?他会在这里待多久?他真能帮大家脱贫?面对群众的疑问,原本还有些无从下手的王鹏反而坚定起来:先摸清底数,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症下药”。“我在派出所当过‘片儿警’,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跟大家‘混个脸熟’,必须得腿勤、嘴勤。”王鹏说。

他印了多张写着自己姓名、电话的扶贫联系卡,一村接着一村、一户挨着一户走访,一边了解第一手资料,一边挨家挨户“发名片”。他还在下辖的各个自然村建起了宣传栏,把自己的照片和电话都印在宣传栏上,告诉村民们有困难就给他打电话。

想要和村民交心,成为“自己人”,光靠“刷脸”不行,还必须要真正办实事。在走访时,王鹏发现贫困户王大连因为患有脑梗出入都要靠轮椅,但是他家房子台阶有1米多高,不仅很不方便,还有安全隐患。他帮王大连在台阶上修建了斜坡,解决了他的难题。天义公村村民反映,夏秋两季经常发生山洪影响耕种,王鹏就申请扶贫资金修了50米防洪坝,从此消除了山洪对农田的威胁。

年年初,老尹渠村经过行政合并,也成为银号村下辖的自然村。两个月后,年近七旬的村民小组组长张兰锁慕名找到王鹏求助:全村多年来只有一口苦水井,现在这口井面临干涸,眼看着连“苦水”也喝不上了,老人急得快哭了。王鹏听说情况后,马上开始实地考察、筹集帮扶资金、选址、钻井,在包头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经过3个月的紧张筹备和施工,一口能为全村提供人畜饮水的水井终于完工。

全村人凑钱在井口竖了一块写着“饮水思源”的石碑表达谢意。“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咱们的好警察。”看着水龙头里不断流出的清水,村里好多人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造血”蓄能

产业铺就致富路

从“刷脸”到交心,王鹏通过一件件大大小小的实事儿,不仅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和拥护,更把脱贫致富的希望和动力深植在每个人的心中。银号村村委会主任王全才说:“王鹏真是一个扑下身子做事儿的人,他天天在村里、地里跑,不停琢磨,带着村里人‘做营生’、奔富裕。”

银号村地处固阳县后山地区,交通不便,以前因为土壤和水源等生产条件限制,村里家家每年都种很多土豆。土豆多了,销路就成了问题。看着村民们为土豆销售发愁,王鹏便积极联系包头市公安局及下属单位推销,还找熟人帮忙为村里的农户争取客户。据不完全统计,几年下来,王鹏累计为银号村上百户村民销售土豆50多万斤,其他农副产品更是数不胜数。往年只能积压的土豆,现在都变成了手中的钱,村民心中更加有了奔头。

为了解决靠天吃饭的问题,年起,王鹏为银号村的亩旱地实施了改滴灌工程。以前一亩地年收入最多元钱,改为滴灌后一亩地最少能收入元。

除了在地里“做文章”,王鹏在发展产业上也不断探索。一次去外地学习,让王鹏对村里存储土豆的“大窖”打起了主意,提出了在地窖里种蘑菇的想法。利用包头市公安局划拨的对口帮扶资金,购置菌种配料、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年7月,王鹏就带着村民在5个土豆储藏窖成功种植出了4万多棒蘑菇。

“我们利用储藏窖春夏两季空置阶段在窖内种植食用平蘑,每个地窖可产平蘑多斤,一个地窖纯收入就能达到0元。每年6月到9月种植蘑菇,秋收前清理菌棒、消毒,又可以储存土豆。”说起蘑菇,王鹏十分高兴。

在新产业上想办法,也要在老产业上出新招。除了种植土豆,种植黄芪也是银号村的传统项目,以前虽然每年黄芪产量不少,但由于是单纯卖原料,价格一直不高。王鹏先后两次带领村里的种植大户刘瑞国等人到河北省安国市、赤峰市喀喇沁旗学习经验后,有了对黄芪进行深加工的想法。

“以前,1公斤黄芪也就卖15元左右,现在经过加工,每公斤能卖到多元,价格翻了10倍。”刘瑞国说。如今他不仅有了自己的黄芪加工厂,还在王鹏的帮助下,成功注册“固银虹”商标,黄芪远销安徽、河北等地,更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了工作岗位。现在村里的不少人想要购置机器加工黄芪,种黄芪的村民也更多了,全村的黄芪产业实现了良性循环。

守望平安

脱贫路上的警察蓝

除了千方百计地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王鹏发挥职业特点,在走访入户、与村民交流时,不断了解当地治安状况,在群众中进行普法宣传,积极调解化解村民之间的小矛盾小纠纷,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王鹏走村入户,通过发放资料、悬挂横幅、张贴通告、面对面讲解和参与村民小组会议等方式,不断扩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宣传范围,引导村民树立法治意识,有效净化了农村地区的发展环境。他在银号村的4年多里,村里治安环境向好,各类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大幅下降,村民更加安心地投入到生产致富活动当中。

年年底,银号村已经整村实现了脱贫摘帽。银号村正像它的名字一样,在致富的大路上不断前进。而村民们对王鹏的满意度评价也连续4年达到百分之百。“我们每年都会在全村随机入户走访,老百姓对他都特别满意,都说他是大好人。”包头市公安局警务保障科民警杜敏说,“银号村村民不仅把他当做脱贫路上的贴心人,更是维护平安的‘守护神’。”

(中国警察网记者陆晗、通讯员王思洋、史成燕)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警察书记带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