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月亮,总有一个阴暗面,从来不让人看见”——马克·吐温《赤道环游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互联网行业,互联网世界,越来越多的概念“被创造出来”。而每一个概念创造出来之后,先不论对错,但都是个好概念,“毕竟有争议才有思考”。
作为一个互联网人,感觉也越来越像漫威的电影一样,活在现实和虚拟的两个平行世界。所以今天想借着,浮生偷得半日闲,跟大家分享这些概念串起来之后的样子。
1.一生二
虽然前面讲的是现实与互联网两个平行的世界,但本着“ONEWORLDONEDREAM”的想法,就由ONE来做“场景”的延展。
首先这个世界最早有了人,人通过劳动之后,生存也好,发展也好,有了物资(品)的积累,从以物易物到以货币的形式体现交易,也体现了经济学的基本定义。
“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下《战俘营里的经济组织》,蛮有趣的一篇文章,知道这个是源于《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最终,品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了一种“亚人”的存在。
2.二生三、三生万物
前面说到一生二:一个世界生出了人和品,其实对应的就是马老师的人、货、场。而二生三其实不能以具体的量词来理解,其实三就是场景,也就是我们的世界。
而三生万物又怎么体现呢?
2.1单人单品的运营开始
如果只有一个人、一个品、一个世界,构建人和品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可以用运营来暂代。
人品:不管是消费者之于商品,还是用户之于产品,其实背后是时代的变化。从先消费后服务变成了先服务后消费,但人和品这一层关系没有变。
世界场景:在人与品构建联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直接的构成联系,也可以通过某种介质产生联系。
2.2多人多品的营销接着
当发展开来,人会变多,品也会变多,就出现不单单是供给,还有竞争的联系。
Ps:这里之所以用营销来暂代,首先并没有把运营和营销作为高低等级之分
延续前文的逻辑,单人单品,或者多人单品、单人多品,的确没啥好营销的。要么就一个人,消费能力、频次摆在那里,那么就一个品,除了买我还能买谁,所以运营和营销更像是一个内功和外功的关系。
对内产生更好的联系,对外提升竞争的能力。发展发展,也就近年常说的消费升级:消费的人在升级;消费的品也在升级;消费的场景还是在升级。
人品:关系的升级
消费过后的会员、粉丝其实就是将人升级分层的概念,而品牌和IP也是品的升级之后的产物。
世界场景:连接结果的升级
品多了,形成市场,面变宽了。
竞争的结果是市场份额
人多了,变成了群体、流量,面变深了。
是心智、大脑所占据位置的竞争
2.3完整可流转的生态出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品和人的联系得到了升级。就像互联网之名,万物互联。公共的间接的联系变成了公域,直接的无形的联系变成了私域,但其实并没有绝对的公域和私域。
先说公域,以往的公域可以是商超、专柜,线下的聚集点,对于品来说,这些场所自然就是TA的公域。但换个角度来说,商超也是另一种品,TA也在商超的市场中,也希望能够和更多的消费者产生联系
再说私域,也没有绝对私自的东西,运营之前我说是一场大型的社交,就像社交一样,是有亲疏远近之分,没有哪个人不可替代,更何况是亚人——品呢?所以对于品来说,真正的私域只是人大脑中那一亩三分田,好的品定然都是可以让你多分泌多巴胺的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
3.太极生两仪
“地球是圆的”,这是电影《无极》里面的一句台词,人和品之间除了前面的对应关系存在以外,也应该存在着动态的流转转态。为了让这个世界,金钱,经济更好的流转,人和品其实充当了两端的角色。
4.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生完两仪(人品)之后,人品衍生了单人单品多人多品的四象,同时人和品之间也衍生了传播和转化,形成了新四象
而最后的八卦又怎么体现呢?
我们一一来看:
4.1传播转化串联人和品
首先从品出发,想要让更多人知道看见,就得进行传播。当人知道品以后,我们希望可以促成TA的转化。
回归到品,其实这就是常说的品效合一。
品,品牌指代传播;效,效果指代转化。
二者协同,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闭环,不管是传播也好,转化也好,二者早期相对比较封闭,形式也比较单一。所以基于传统传播渠道的广告,盛极一时。而转化呢?也在于了抓紧销售终端。
而互联网让各个渠道变得更为碎片化,同时可以让路径更短,有数据的反馈,所以效果广告和内容电商也就逐渐兴起。
4.21对N的时代
当人和品的发展之后,sku变多,形成品牌;流量能够统领,有了KOL,就不再是之前简单1v1的状态。
举个例子:
单品对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