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青木
“科幻片里的机器人正走进现实!”德国《经济周刊》日前报道称,虽然新冠病*对科技行业造成沉重打击,但服务机器人应用却在迅速推进。为医院配送医疗物资,给隔离酒店里的客人递送食物,在公共场所自动测温和消杀……疫情期间许多工作岗位的感染风险因此降低。德国慕尼黑大学经济学者拉尔斯·雷内克表示,这股“服务机器人潮”并不是短暂的非常之需,而是该行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对中国来说,随着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很可能借此成为全球服务机器人的领导者。
丹麦产品在武汉出名
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年)》显示,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6.8亿美元,其中服务机器人为2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3.1%,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
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暴发后,许多跨国企业迅速行动,为中国医疗机构提供服务机器人。德国西门子公司从2月开始开发智能消*机器人,从设计到样品仅花一周时间。《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这款用锂电池供电的双雾化器自动喷枪机器人,可以在一小时内消*2万至3.6万平方米的区域。
成立于年的丹麦初创公司UVDRobots的消*机器人,医院发热门诊、ICU、手术室以及办公场所等场景的空气、物表和地面消*。它能够°无死角超高效能灭菌,且远程易操控。公司CEO克劳斯·里萨格表示,这款机器人在武汉出了名,现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来抢购。
瑞士机器人巨头ABB研发的YuMi机器人,医院完成实验室工作和后勤任务。YuMi移动机器人可以执行各种重复性和耗时的任务,包括准备药物、操作离心机、处理液体及分选试管等。日本安川公司开发的MotomanCSDA10F双臂机器人,专门用于实验室自动化。与YuMi类似,这款机器人可以承担大量以前需要人类完成的实验室任务。瑞士一家机器人公司开发的机器人还能快速准确地将呼吸管插入患者肺部,挽救其生命。
中企产品助欧洲抗疫
疫情在中国得到控制后,又开始肆虐欧洲。德国《商报》称,此前还在专注中国市场的企业迅速转向欧洲,其中也包括中企佼佼者。
《环球时报》记者最近到德国超市购物。一进入大门,迎接记者的是一个叫“Prepper”的机器人。它有孩子一样的身高,一个圆头,一双大眼睛,看起来很可爱。它能用声音向顾客宣传“人与人之间保持1.5米距离”“不要抢购粮食”等防疫期间注意事项,顾客还可向它询问超市物品等信息。正在购物的退休老师约翰娜对记者说:“这款总是带着微笑的机器人给人愉悦的感觉,有助于我们放松疫情造成的紧张气氛。”她希望此类机器人能常设在超市等公共场所,给大家提供方便。据超市经理介绍,这款机器人是由法国公司和日本公司共同研发的。
在欧洲施展拳脚的也有中国企业的机器人。高新兴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基于5G通信技术的可移动式医用测温巡逻机器人,受到欧洲媒体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