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嵩明县正式启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认真落实《嵩明县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确保产改工作取得实效。
截至年,嵩明县共有产业工人约7.9万人。其中,杨林经济开发区现有产业工人约1.2万人;职教园区约人;省花卉示范园区约人;各镇(街道)共有新型产业工人约6万人。
产业工人比年增加了多人。这一数字的变化,体现的是嵩明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成效。
01在企业党建方面
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进一步优化党组织设置,全县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为63.8%,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实现%全覆盖。
02在部门联动方面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进一步优化代表结构,增加产业工人队伍在党的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服务人才举措,搭建优秀产业工人成长平台,拓宽产业工作和产业工人发展空间。
03在培养根基方面
推动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新型产业工人队伍服务阵地建设工作。设立农民工工作委员会补助经费,专项用于农村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技能培训工作,提升新型产业工人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助推村级产业发展。
04在运用资源方面
构建有嵩明特色的产业工人技能体系。深入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健全企业职业技能培训机制,统筹发展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不断健全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改进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
05在平台建设方面
助推产业工人成长成才。以“72行大练兵行出状元”劳动竞赛为抓手,在全县广泛开展技术技能大练兵活动。积极支持基层工会开展各类职工比赛、竞赛等活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构建安全生产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的“大安全”管理体系,切实维护产业工人安全健康权益。
06在服务体系方面
依法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不断完善法律监督员队伍和法律援助平台建设,建立机关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和创新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组织建设,联合成立了“法院+工会+人社”劳动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开展困难职工、困难农民工临时救助工作,坚持残疾、患病、特殊困难农民工%临时救助。
产业工人是在一产当中的农场、林场,二产当中的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以及电力、热气、燃气和水生产供应产业,三产当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里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产业工人队伍改革的任务主要是创新这支队伍的体制机制,强化制度保障,帮助产业工人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目的是维护产业工人的合法权益,体现先进性,壮大这支队伍,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