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芪栽植现场。 秦英 摄
连日来,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小街基镇中药材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有序地忙着拉运肥料、栽植*芪,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耕致富图”。
寇文辉是基地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与传统作物相比,*芪对土地的要求并不高,管理简单易种植,市场行情好。
图为*芪栽植现场。 秦英摄
“这里的沙土特别适合*芪的生长,目前*芪价格比较高,种植效益也高,每亩地纯利润在元左右。”寇文辉说,*芪的药用和食用价值非常高,*芪的叶片可以做饮用茶,根和茎可以入药。
为了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寇文采取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并与医药公司合作,流转土地余亩,以林药间作形式种植*芪等中药材。
“我们负责*芪标准化种植,集中切片、储存、销售,并与农户签订收购和保价协议,解除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寇文辉说。
村民焦志玉今年种了亩*芪。“种苗投入最大,一亩地需要多元钱。基地不光赊给我们*芪苗,还有公司兜底回收保障,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焦志玉说。
据了解,在*芪种植、除草、追肥、采收、加工等多个生产作业环节,用工需求量都很大。*芪产业的发展,不仅让种植户收益,也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小街基镇先锋村村民陈海红在基地务工,每天有元的收入。“以前在外地打工,过年过节才能回家,孩子和老人都照顾不了,现在不出村就能挣钱,半个月能赚多元钱,补贴点家用。”陈海红说。
“我在基地开车、打农药、浇地,干一些零活,每个月元钱工资,很满意。”村民杨君说。
近年来,开鲁县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依托本地自然条件,突出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引导和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芪等特色中药材种植,健全完善中药材产业发展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
“下一步,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把*芪移栽面积发展到3万亩,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芪产业中来,把开鲁县的*芪产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寇文辉说,争取早日实现*芪就地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目标,让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
这几天,在包头市固阳县银号镇大营子村,村民李英正在忙活他的“致富”*芪。几年前,他还是当地的一名贫困户,如今通过种植*芪,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图为挑选*芪。 张晋一摄
“最初种植不到2亩,现在被确定为村集体经济项目,吸纳了20多个村民就业。年,多亩*芪的纯收入达到20多万元。”李英说。
固阳县地处北纬41°*金纬度线,种植栽培*芪也已有60多年的历史。这里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土壤质地独特,适合药材的生长,所产*芪色正、味甘、质密、糖分多、粉性足、质量优,是正宗的“正北芪”,被授予*芪“农产品地理标志”。
目前,固阳县已初步形成了以种植为基础、加工和营销为依托的*芪产业链,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记者张林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