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特色心理服务的创新探索 [复制链接]

1#

上期我们提到,有一位非心理学人士曾经对中国人的心理学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出版了一本纯粹的中国文化和思维视角下的中国式心理学专著,并为中国心理学的探索指明了方向,为中国心理学和心理模式的构建揭开了序幕——他就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梁漱溟先生,他所出版的心理学专著就是《人心与人生》。

《人心与人生》是第一本纯中国文化视角下的心理学专著,从写这本书的自序,到这本书完稿正式出版,整整花费了梁先生58年的时间!

58年,这几乎是一个人所有的成年时光,更是梁先生一生心血的结晶!当然,梁先生这本著作的意义并不仅在于这本书自身,而是在于在这本书中提出了前人从来没有讲到过的方向和思路。梁先生的原文摘录如下:

我们应当知道,凡是一个伦理学派,或一个伦理思想家,都有他的一种心理学为其基础;或说他的伦理学,都是从他对于人类心理的一种看法,而建树起来……如果我们不能寻得出孔子的这套心理学来,则我们去讲孔子即是在讲空话。盖古人亡矣!无从起死者而与之语。我们所及见者,惟流传至今的简册上一些字句而已。这些字句,在当时原——有其所指,但到我们手里,不过是些符号。此时苟不能返求其所指,而模模糊糊去说去讲,则只是掉弄名词,演绎符号而已;理趣大端,终不可见……所以,倘你不能寻出孔子的心理学来,即不必讲什么孔子的伦理学……所以,倘你不能先拿孔子的心理学和现在的心理学相较量、相勘对,亦即不必说到发挥孔子道理……现在流行的几个心理学派,在他们彼此之间虽然分歧抵牾,各不相下,却没有一个不是和孔子的心理学见解相反对者。——假如今日心理学界有共同趋势,或其时代风气可言,那就是和孔子的心理学见解适不相容的一种趋势、风气。所以,倘你不能推翻今日的心理学,而建树孔子的心理学,亦即不必来较量、勘对!

这是梁先生在年就已经形成了的思路。

同时,梁先生在这里也对他年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演讲稿(后印刷成书出版)中的错误进行了反思和纠正,主要有两点,大意是:

1、没有搞清楚孔子的心理学,顺手就以当时流行的本能派心理学为依据,以至于“通盘皆错”;

2、讲孔子学说的“方法不善,未曾根本改掉前人以射覆态度讲古书的毛病。”

两条错误中的第1条很好理解,当时西方心理学已经在中国广为学者们所熟知,在梁先生讲解《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课题时,主要是采用了当时流行的本能派理论。从梁先生的叙述可以知道,梁先生曾下过很大功夫去研究了解西方心理学的。正如上而引文中所说的,梁先生认为,西方心理学各流派虽然彼此间多有分歧和矛盾之处,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不约而同的与孔子的这套心理学相违背!

显然,中国的心理学者们至今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中国的心理学者们都是用西方心理学思维和标准来思考的,而且骨子里对西方心理学怀有崇拜和敬仰之心的,根本不敢、也不会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幸而中国是从来不缺乏智慧、理性之士的。深谙中国文化的梁漱溟先生,虽然不是心理圈内之人,却怀有重视心理学研究之志,且早在西方心理学引进中国不久,就敏锐地发现,西方心理学与孔子心理学存在着某种天然的“不相容”!

孔子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人二千多年,孔子的心理学就是中国人的心理学!因此,换句话说就是,梁漱溟先生在九十多年前就已经意识到,西方心理学与中国心理学存在着“适不相容”的趋势!

上期我们曾经提到,面对疫情,中国人与西方人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反应和立场,反映了中国人与西方人心理学上的巨大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梁先生所讲的两者之间“适不相容”的真实写照!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差异到底在哪儿?为什么会导致如此巨大的差异呢?

最根本的差异就是:西方人强调个性自由,用中国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就是,西方人普遍接受一个成年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观点,愿意做什么是个人的权利,不管这个人想做的事情是如何的荒唐,任何人无权都要求别人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得强迫任何人改变自己的意愿;而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强调礼仪规范,强调修身,强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强调一个必须从小接受教育接受礼的规范,必须遵守公序良俗,不得随着自己的性子胡来。这就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最本质的区别。

举个例子来说,西方人喜欢枪,那就可以持有枪支;喜欢吸DU就可以吸;喜欢同性就可以与同性结婚,国家认可社会认可民众认可,这是一个人的自由,更是一个人的权利。可是,在中国社会里,这些违背公序良俗的事情,有哪一样能被民众接受?

这就是西方与中国的区别。

所以,许多在西方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中国就有可能很容易地得以解决;而中国可以解决的问题,西方国家就可能根本解决不了!

这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最本质的差别所在!

另外,西方的心理咨询和西方的心理学一样,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只有彼此分歧甚至矛盾的几大流派,技术更是数不胜数,导致学习成本太高,而这种高成本势必要转嫁到求助者身上。而且,按照西方心理咨询的理论,心理咨询师要终生需要上级督导师的督导,督导师需要上级督导师的督导,每次督导都是要花钱的,师傅吃定徒弟一辈子。而这个费用同样需要转嫁到求助者身上。这是一个典型的商业利益链条。这是心理咨询成本高的根源。

由于心理咨询重视的是培训时长有没有达到规定的数值,是典型的技术培训方式,是论资排辈,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只要训练时间够了,就可以达标。

然而事实上,人心非常复杂,根本不是靠某种技术按照固定的流程就可以解决问题的;经过训练固然可以掌握技术,但一个人的德行、修为、智慧等,又岂是单靠技术训练和人为制定的时长就可以提高的?西方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方式,培养出来的只是技师,对付机械设备当然没问题,但对于灵活多变的人,当然就难以胜任了。

简单直白地说就是:西方心理学从根本上就不适用于中国人,充其量只是部分地适用于中国人!

第2条的难点在于“射覆”。射覆,说得高大上一点就是预测的一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猜谜游戏的一种,它集表演性、占卜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射”是猜的意思,“覆”是覆盖的意思,就是将一个东西用盒子、碗等器皿盖上,然后让人通过占卜等手段,猜出里面的这个东西是什么。

射覆起源很早,早在汉代就在皇宫里流行,根据周易八卦的象、数、理从无数种可能的事物中推断出具体的事物来,是一种高难度的游戏,也是文人雅士喜欢的娱乐方式。据史书记载,汉代东方朔猜出了汉武帝盆底下放的壁虎,汉武帝赏赐了他很多东西。一个臣子不服气就和东方朔打赌:如果东方朔能猜出自己放的东西,自己就愿意被打一百杖。结果东方朔又猜出来了,那个臣子只能认罚。东方朔可以在短时间内,当众猜出来,可见他是一个精通占卜、易学的高手。

因此,梁先生所说的“射覆态度”,通俗地说就是“连猜带懵”地讲解孔子学说——说没有依据吧,总还有文字在,有字意在;说有根据吧,却早已不知道字意已经和孔子之时偏离了多远,全是猜测。

年,梁先生在代表当时的中央政府在纪念孔子诞辰的集会上,提出了研究孔子学说的方法,一是心理学工夫,二是整理古籍的方法,更是中国文化的优势与劣势作了明确的分析,对西方学说与中国文化的未来作了预测:

中国人对其他办法——征服自然一方面很不够,而回头认识他自己,了解自己,对自己有办法,亦没作到好处;作到好处的只有少数圣贤,这是中国人今天失败的原因。可是西洋人对于人类根本地方,少所了解,少有办法,所以我断定他亦要失败。

梁先生在近九十年前就已经认定:西方人对于人类根本地方缺乏了解,缺乏办法,必定要失败!梁先生的眼光是何等的锐利!又是何等的自信!

如果说那时除了梁先生之外,还没有人能看到这一点,是因为事实正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那么,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西方人与西方学说开始衰败的苗头,中国与中国文化正在崛起!谁先看清了趋势,谁就抓住了先机!

梁先生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深谙中国文化精髓的国学大师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对事物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更是为中国心理学的发掘整理,指明了方向和思路,揭开了中国心理学的序幕。

正是得益于梁先生一生的研究成果与感悟,得益于先生的指点,我们沿着这一方向和思路,从心理学视角切入,结合孔子的人生经历,意外地发现了孔子所指的“中”和“庸”的本意,从而找到了“中庸”的具体内涵,并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了相关论文《“庸器”探源》公布了这一结果。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幸运地找到了孔子的心理学。由于这套心理学不是独立的学问,而是融入于“礼乐”教育中,重在实践运用,重在人心活动的内在机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西方的心理“学”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把这套心理学命名为“龙心理”。

龙心理由人类心理三元形成理论、个体心理三元结构理论、人情理论、求欲自复理论、心理模式循环理论、中庸和谐理论等六个基本理论组成,分别出自孔子学说、上海博物馆馆藏的战国楚简《恒先》、《道德经》、《易经》等古籍经典。这六个理论完整地解释了人类心理的形成过程、活动机制机理、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办法。

对应于龙心理理论的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龙心理督导”,也称作“中国式督导”。

与西方心理学与心理咨询相比,龙心理中国式督导具有五个独特鲜明的典型特征:

1、龙心理理论完全植根于中国文化,源头在于教,起点在于通过家庭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立足于提前预防的治未病,而不是出现问题以后的消极应对,中国古传统的教育模式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2、授人以渔。不是靠督导师在督导过程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而是帮助求助者在督导过程中学习掌握问题的形成原因和解决办法,只要求助者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督导过程就完成了,剩下的就求助者在生活工作中反复实践运用,自己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督导师为求助者提供免费的指导;

3、龙心理认为求助者不是心理出现了问题,而是遇到了当下的心理能力解决不了的问题。因此,通过督导师教授相应的龙心理知识和督导技能,只要回去以后在生活工作中反复实践练习,就有能力自己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了。

4、龙心理知识和中国式督导的技能简单、易学、易掌握、便于运用。“简则易知,易则易从。”因为简单、易掌握、便于运用,所以督导师的学习成本、督导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和费用大幅降低,可以真正实现了人人用得上,用得起,真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5、龙心理中国式督导的重点和难点不是专业的培训,而是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这是需要从小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培养起来的。由于龙心理中国式督导的理论简单、易学、易掌握、便于运用,所以人人可以轻松学会,但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却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因此,龙心理中国式督导特别看重学员的综合素质和为人处事的能力,而不注重其年龄、学历和专业。

龙心理中国式督导的宗旨就是:让求助者花更少的时间和精力,用更低的学习成本和督导费用,让人人用得上,用得起,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龙心理中国式督导立足于教会学习者做自己的心理督导师,自己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像西方心理咨询那样试图让求助者与服务人员产生所谓“粘性”以获取最大利益。

这不但可以大幅度降低学习成本,更有利于普通人的学习应用;求助者一次两次就可以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回家使用所掌握的方法反复练习,就可以解决问题。因此,可以大大缩短督导时间,大幅度降低督导成本。

当人们真正了解了解决心理问题的程序原来如此简单,最终需要求助者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反复实践练习就会迎刃而解以后,就会真正明白为什么心理咨询行业势必将走向衰败,就会坚定地相信:

中国心理服务的未来一定在以中国文化为根基、以家庭教育为起点、以治未病的预防为方针,以教与学相结合为特色,以价格低廉简单实用为保证的龙心理中国式督导!

群里有消息提醒,山东正举办全球云祭孔网络直播活动,并有盛大的现场祭典仪式,央视频也在直播——今天是孔子诞辰年!

似乎冥冥之中有某种神秘的力量的引导。七年前,也就是孔子诞辰年之际,龙心理被发现,我们开始发掘整理;三年前,龙心理发掘整理初步完成,我们先后进行了“问道中原”、“论道南京”、“举道稷下”的研讨活动;现在,龙心理与实践操作指南《中国式督导》已经形成体系,开始推广实施,又恰逢孔子诞辰纪念日!龙心理是以孔子心理学为核心的中国心理学,孔子学说是重要的理论基础,因此,龙心理与孔子学说一脉相承,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显示,截至年底,世界各地共有所孔子学院、个孔子课堂,它们遍及全球个国家(地区),孔子学说早已经走向世界。

回想近九十年前,梁漱溟先生在纪念孔子诞辰集会上的演讲中早有预言,他认定西方学说必定会衰败,同时,他对中国文化充满了信心。他说,“等到西洋人失败的时候,中旧文化的坠绪从新接续,慢慢再发挥光大。孔子学说的价值,最后必有一天,一定为人类所发现,为人类所公认,重光于世界!”

现实就摆在面前!我们坚信,孔子学说重光于世界的日子已经为时不远了!

龙心理中国式督导必将揭开中国心理服务的新篇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