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小黄芪催开官亭致富花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青海新闻网讯多年前,山大沟深、土地干旱、交通不便……这一系列原因让处于浅山区的传统农业失去了“姿色”,农民们一年的收成甚至难以自足。年,民和县因地制宜,通过发展全膜双垄栽培技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使山区里暗淡无光的种植业重新以玉米为代表展现出了高产、增效、增收的良好态势。

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近年来玉米价格下跌,农民的玉米收入逐年在减少。处于山区的民和县官亭镇是土族聚居区,为寻找出路,官亭镇贫困户们在多方支持帮扶带动下,渐渐开动脑筋,充分利用贫困户元的产业扶贫资金发展起了各类产业。至年,包括别落、光辉在内的4个村顺利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吃饭、穿衣、住房有了保障,基础设施齐全了,产业也初显成效。如何巩固后期产业,让农民更加富裕呢?这一问题也摆在官亭镇党委、政府面前。官亭镇积极联系农业、科技等相关部门,让专业人员在发展特色经济农作物的道路上指点迷津。

“黄芪喜温和气候,耐寒冷,抗干旱,怕积水,对土地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很强,在山区丘陵薄地可以种植。”通过农业部门专家对别落村气候、土壤等各方面监测,发现别落村各方面条件与黄芪生长习性的特点完全吻合,于是,官亭镇积极申请了统战部门的较少民族项目,扶持别落村农民发展特色种植业。从此,十年九旱的别落山上亩的田间竟破天荒地首次出现了黄芪这个“稀罕物”。

冶有志是别落村村民,在政府的引导下,他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了13亩黄芪。“目前大部分黄芪长势旺盛,如果保守计算,一亩地产斤,一公斤7元,除去每亩元的成本,那今年就可以收入4万多元,比起其他农作物收益要翻好几番。”冶有志说。

让冶有志和很多种植黄芪的村民吃了“定心丸”的,除了政府对苗木和化肥的保障,还有作为帮扶单位的省经信委(省国资委)帮扶的15吨化肥和亩黄芪苗木,更重要的是黄芪的销路也联系好了,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冶有志说,作为农民,只要肯动脑筋,踏实肯干,过上小康生活并不难,现在村里人对种植黄芪充满信心和希望。

同冶有志一样,光辉村村民张海山也是村民眼中的能人。年,他通过土地流转试种了30亩百合,尽管目前还未见效益,但在他的带动下,很多农民看到了百合种植的广阔前景,陆续种起了百合,如今官亭镇的百合种植已达到亩。

再过段时间,张海山种植的30亩百合就要收获。据张海山估算,能有50多万元的收入。说起大风险背后的坚持,张海山说,除了自身性格使然,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扶持和帮助。张海山告诉记者,亩百合,一年有7个月的锄草期,一亩地需要15个人工,每人每天发放工资60元。这样看来,发展特色种植产业,不仅使种植户有了收益,周边的留守老人和妇女也在家门口挣了钱。

发展特色农业之路任重而道远,除了因地制宜选对产业外,后期的管护、技术也十分重要。如今,除了黄芪和百合,官亭镇还形成了薄皮核桃经济林。经过多年探索,官亭镇党委书记隆学林在这方面也有了自己的心得。他说,作为当地党委政府除了争取项目、农资帮扶、培养致富带头人,利用冬季党员培训等机会做好种植户技术培训和服务工作更为重要,官亭镇在特色产业发展中走出的这一步,最大的希望是巩固贫困户后期产业,助推全镇农民增收的步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