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图 https://m.39.net/cm/a_m6oqk2k.html“服务员姐姐拿出纸条告诉我们需要等多长时间,告诉我们蘸料在哪儿,吃到一半儿会主动加汤,服务丝毫不比其他餐厅差。”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丽江花马街餐饮一条街的“和一家无声餐厅”,看到了客人这样一条留言。这是一家“特殊”的餐厅,没有熟悉的“欢迎光临”问候声,迎接顾客的是灿烂的笑容和熟练的手语。实际上,这里除了厨师、老板以外,其他的员工大多都是聋人。“和一家无声餐厅”从“不可能”到“可能”: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不可能完成的工作”,餐厅老板张玉寿这样形容餐厅建立前的构想。随着餐厅开业前期的各项充足准备工作的推进,这项工作由“不可能”变为了“可能”。年4月,丽江市残联、古城区残联举办了针对聋人餐饮服务的45天培训,培训内容为手语规范,餐饮摆台等工作,培训结束后,又到餐厅又进行了实地培训15天,年7月8号餐厅才开始正式营业。“针对残疾人朋友的实际问题,改变他们本质的生活状况,这是餐厅建立的初心。当他们有了一份工作,可能会解决他们的生活和家庭,会改变他们的命运,让他们可以更好地融入到社会。”问及选择做“无声餐厅”的原因,做导游出身的张玉寿告诉记者,早在餐厅建立之初,除了对餐厅残疾人员工进行必要的餐饮规范培训,还组织一些针对性的心理训练的活动,以此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餐厅员工正在工作正是通过“无声餐厅”这个平台,很多残疾人实现了就业,他们也因此有了一个走向社会,创造价值的机会。据了解,目前餐厅共有18名员工,其中14名残疾员工,听障员工有10人,主要负责餐厅的大堂工作。从“被动”到“主动”:多了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取名为和一家无声餐厅,寓意是在这里大家都是和和睦睦的一家人。”张玉寿说,他和员工交朋友,把他们当做家人。餐厅营业5年时间,张玉寿总是尽可能的给他们一个工作的机会。“孤僻、退缩、缺少主动性,害怕与外界交流,也不参加群体活动。”这是残疾人的普遍生活特点。基于此,“无声餐厅”不仅仅是残疾人的一个就业平台,也在极力创造一个交流平台。走进餐厅可以发现,走廊、墙上、餐厅的小舞台等地方,都有一些关于关爱聋人元素的文字、图片。除此之外,与其他的餐厅相比,餐桌上还多了手语牌、小本子和笔。餐厅内手语示意图“虽然现在点餐形式智能化、多样化、便利化,但是我们餐厅依旧保持着使用纸质菜单点单的习惯,而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