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所有服务行业的困境,上帝总是在暴击一 [复制链接]

1#

文丨双旗镇客栈(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医务行业负责医治我们的肉体,教育行业负责塑造我们的灵*,我对这两个行业爱得深沉。

我之所以对这两个行业爱得深沉,还来自于我总认为这两个行业同宗同源:原本都高高在上(我们的教育传统是“官师一体”,我们的医疗行为放在过去叫“坐堂行医”),现在都卑微到尘埃。而且,到了这一二十年,这两个行业的职称评定总是汇总到一起,在一个官方网站公布出来。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目前这两个行业都出现了问题,饱受人们诟病。

不过,人们诟病的方面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有时候我却认为是人们单纯戾气的一种发泄,是一种想要挑战权威的小孩子行为。也可以说,人们诟病这两种职业的时候,是“恶婆婆”附身,并不具备理性基础。

但凡有一点理性,我认为这两个行业之所以出问题,最该责备的是这个两个行业的“当家的杈杆儿”:他们可能故意纵容形成目前的状况。他们故意搅混一池水,然后利用乌合之众的心理基础,推行一种权力变现,让整个行业走向资本化和产业化。

在这方面最可资借鉴的就是医改——改良改良,越改越凉。我们去看病,需要支付的费用动辄就是数百元起步——只有高过这个数额,我们才有可能拿到一些医疗保险的报销部分。

但是,一来,剩余那部分未报销部分也不是小数目;二来,这种做法其实抬高了市面上的私营性质医疗收费标准。

在此过程中,一线工作人员其实最容易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因为普通人等怎么可能接触到高层的“当家的杈杆儿”?可普通人还需要发泄情绪,可不就以一线工作人员为标的物了嘛!

近日,我们就看到这样一则视频:一名医务工作者刚刚走出位于二楼的警务室,来到一段坡度足有五六十度的陡峭铁质楼梯前时,旁边站立的一名红衣女子突然猛推这名医务工作者,使其陡然跌倒,在众人的惊呼声中剧烈向下翻滚!

当众人救起那名跌倒的医务工作者时,她已经浑身抽搐,处于昏迷状态,不良于行,人们迅速拨打了急救电话,将这名医院。

而那名始作俑者的红衣女子则迅速被警务室的工作人员制服,等待法律层面的惩罚。

这则医务工作者在光天化日之下遇袭的视频再清楚不过地反映了一切,我们应该强烈谴责这种行为!这显然是一种私刑,发生在警务室的私刑!同类相残,到了这等不管不顾的地步?

如果允许这种行为存在,不对红衣女子进行严厉处罚,谁都别高兴得太早:每个人都可能因为某件事成为类似袭击事件的受害者!

我原本以为这件事情不可能有什么争议,可是,在我翻看相关消息下面的评论时,不出意外,我看到了人们的戾气!

一些人留言: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不做评论;另一些人在留言里,几近于义愤填膺地列举自己以前求医时的遭遇:一医院就诊,医生的处置措施是先行测量体温,而不是按照幼儿父母所想,立刻进行“退烧”处理,幼儿父母大为光火,即刻对医务工作人员拳打脚踢。重点是,拳打脚踢之后,这名幼儿的病情处理完全按照其父母的意愿进行,其父母觉得自己取得了胜利!

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人们的看法,我总觉得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一种这样的倾向:人人都是其他行业的专家,也都是居高临下的上帝,可以对其他行业进行各个角度的指导!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您觉得我们的生活氛围正常吗?

其实,说句实在话,即便我所从事的教育行业和医疗行业颇为类似,其实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也能听到许多来自于行业隔离的许多相互指责。

举个例子:某一次,学校一名教师的母亲因病住院(公职人员,可以大量报销),因其一两天前刚刚出院,已经办完一次报销手续,接待她们的一线医务工作人员不允许她们再次住院,理由是:两次住院间隔时间太短,出院报销的时候不好走流程。

这名教师当场爆炸,开始大吼大叫:有病,为什么不让我们住院?把你们“当家的杈杆儿”叫来,我要问问为什么!

后半句话非常有杀伤力,一线工作人员立刻无奈地说:“行行行,你别吵,我们想想办法,你们继续住院吧!”

这位教师把这件事作为自己战胜了一线医务工作人员的案例在校园里面说起,满是欣喜之色。

我不知道怎么置评这件事,在我看来:底层的工作人员都容易成为出气筒;底层的工作人员容易出于绝对精致的利己主义而互相欺凌。

此情此景之下,总是特别让我想起教师的生存现状:学生家长也是动不动就对教师群体恶语相向——我们这么优秀的孩子,你们怎么没有教育呢?你们为什么没有按照我们希望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呢?我的孩子没有错,全都是你们教师的错!

我们被隔离在不同的次元里,互相根本不理解。

补白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喜欢每天码一点字打发时间。正好看到今天的一个视频,又看到人们的相关评论,忽然觉得这个世界越来越接近“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了,人们似乎越来越倾向于用暴力来解决问题了,这样真的好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