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升级的空间与对策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那里 http://m.39.net/pf/a_4540736.html

摘要:

叠加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率不断能提升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等三重影响,我国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持续快速增加。但是,我国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尤其是城市医疗服务供给能力,明显不足。按照年的每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计算,如果现有的城市常住人口全部转化为城市人口,则城市医疗机构的床位缺口为万张左右,缺口十分巨大。由此导致了“看病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医院发挥技术和管理的辐射作用和升级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是解决“看病难”的重要举措。

年春爆发的新冠肺炎,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进一步暴露了我国医疗卫生系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日前,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表示,将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以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为重点,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加强培训和演练,强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立分级分层分流的救治机制,夯实基层的网底。根据武汉的《疫后重振规划》,武汉将重点开展医疗卫生设施提升、城乡社区改造提升、环卫设施和应急保障、生态环境和功能品质提升、综合交通和应急物流、功能区和亮点区片建设等6个行动。位列首位的是医疗卫生设施的升级。可以推定,医疗服务体系升级改造,会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未来重要投资方向。那么这个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我们该如何应对?

一、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供给快速发展,但总量仍显不足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9年启动医疗体系改革以来,我国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年,卫生机构床位数达.7万张,是9年的1.99倍,每千人口床位数为6.29,是9年的1.9倍。其中,医院的床位数为.7万张,是9年的2.2倍。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数85.2亿人次,是9年的1.55倍。但是,我国医疗机构总体供应不足,医疗服务体系仍不完善的情况还比较突出,对比G20国家,我国每千人口床位数仅为日本的1/3、韩国的1/2左右,与阿根廷基本持平。

(二)医疗资源利用不均

医院门庭若市。年,我国医疗卫生系统诊疗人次数为83.08亿次,医院系统诊疗人次数为35.77亿人次,占全部诊疗人次数的43%。年,医院每千人床位数为4.98张,医院病床使用率为84.2%。医院的床位使用率多年均处于85%以上,长期处于临界水平,其中,公立医疗机构的床位使用率超过90%,处于超负荷状态。

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年,我国医疗卫生系统诊疗人次数为83.08亿次,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数为44.06亿次,占全部诊疗人次数的53%,较年下降4个百分点。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诊疗人次数为7.99亿人次,占医疗卫生系统诊疗人次数的9.6%,占比较低。

图表1我国年主要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数

数据来源:年统计年鉴

根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根据服务范围和人口合理配置,至少设日间观察床5张;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设一定数量的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但不得超过50张。然而,年-年,我国社区服务中心病床使用率逐年降低,床位使用率从年的57%逐步下降至年的52%,病床闲置情况比较普遍。

二、医疗服务需求旺盛

(一)经济增长带来医疗需求快速增加

医疗支出具有很强的刚性,并且随着经济发展的,人民对医疗支出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据统计,OECD[1]国家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基本在10%左右,其中,发达国家多高于10%,比如美国、法国、德国、瑞士等,美国最高,超过17%;发展中国家一般低于10%,比如土耳其、墨西哥、立陶宛等。虽然我国的卫生总费用支出占GDP的比例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增速很快。-年,卫生总费用支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5%,大大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复合增速。年的总支出达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4%,为近十年的最高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这一占比将持续增加。

(二)城市化带来医疗需求的增加

目前,我国农民大多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诊时,一般要求在属地医疗机构就诊,确需转诊的,则需要办理转诊手续。否则,在报销比例上会有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在城市务工的非城市户籍人口的就医需求。人口城市化,是我国未来城市化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将极大刺激城市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

医院系统承压。目前,国家已经全面放开了中小城市的户籍限制,有序放开了部分大城市的户籍限制。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发改规划〔〕号),要实现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年底,我国城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额在2.4亿人左右,按照现有的城市每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87(年数据)计算,如果现有的城市常住人口全部转化为城市人口,则城市医疗机构的床位缺口为万张左右。按照年,医院平均张床位计算,医院家左右。

社区服务中心供应不足。根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设置护理康复床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床位规模为每千服务人口(指户籍人口)设置0.3—0.6张床位,且原则上不超过50张。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其中,无床社区服务中心个,约占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5%,拥有床位数23.13万个,城市户籍人口万人,每千人床位规模为0.38,略高于《意见》规定的下限。如果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口床位数为0.28,则低于《意见》规定的下限。按照上述标准测算,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加床位3-6万张。如果考虑到《意见》发布于9年,距今已有10年,如果《意见》的标准有所提高,则实际市场需求更高。

(三)老龄化带来的医疗需求增加

0年左右,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截止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已达人,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1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万人,占全部人口的比例为12.6%,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老人将是我国未来医疗服务的主要客户,其重点将是慢性疾病的康复、护理。

三、如何增加医疗服务供给

年,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表示,解决我国“看病难”“看病贵”这一核心问题。主要是要从资源配置的角度、从事业发展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包括:一是稳步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医院能力提升工程;三是要把区域医疗机构资源进行整合;四是推动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其核心,在于增加有效的医疗服务供给。

(一)医院发挥技术和管理的辐射作用

大医院的优势将会吸引更多优医院集中,这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一院多区”医院中早有实践。在本次新冠疫情防控中,医院、医院、医院利用自身多院区的优势,医院的功能的快速转换,提高了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进一步证实了该模式的优势。未来,大医院实施“一院多区”模式,将是提升医疗服务供给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医院的历史比较悠久,大多位于城市的核心区,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同时,国家正在大力推进都市圈发展。因此,可以预见,医院所在地的行*区域内,将更多采取新建模式来实施。对于都市圈周边城市,可能会采取医疗联合体方式改扩建、医院,也有可能选择新建方式,增加医疗服务供给。

(二)升级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

分级诊疗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重要目标和方向,基层医疗机构是其主要载体。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70号),基层医医院、护理院等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然而,根据多个不同团队在北京、南京、武汉等地开展的调查研究,基层医疗机构因为基础设施不完善,包括医疗设备不齐全、药品不齐全等,无法履行康复、护理的需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医院系统的负担。因此,一方面,对现有的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使其较好履行基层医疗机构功能,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床位使用效率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为应对城市人口的增加,还需要增加部分社区服务中心,这是满足《意见》的刚性要求。

年*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提高城乡社区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年6月2日,习近平主持专家学者座谈会强调,“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完善医院传染病防治设施建设标准,提升应急医疗救治储备能力。要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边境口岸城市、医院为重点,完善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要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等基地建设,提升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